烟花,又称花炮、烟火、焰火、炮仗,花焰等等,源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。烟花的具体产生时间已不可考,但隋炀帝有诗云“灯树千光照,花焰七枝开”(《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》),讲述的就是元宵佳节燃放花焰(即烟花)的情景。这说明至少在隋唐时期就已有了用于庆祝节日供人娱乐的烟花雏形。
宋代的"架子烟火"或"盆景烟花"已具相当规模。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曾有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”的词句(《青玉案·元夕》),便是对其生动而形象的描写。
到了元明年间,许多诗人、文学家都有有关鞭炮烟花的记述。如元代赵孟的诗《赠放烟火者》“纷纷灿烂如星陨,喧豗似火攻。”则描述了正月十五燃放烟火的热闹景象,把烟火比作陨星和火攻。
清代烟花的制作技术不断提高、规模的不断发展,烟花不仅仅出现于皇宫和达官贵人的府邸,每逢佳节民间燃放烟花也成为了一种习惯。为了加强对于烟花的管理,清代的《大清律例》则规定:花爆作坊均要由官府审批方可挂牌,并且燃放烟花须在规定的场所。